• <dd id="o4jr4"><big id="o4jr4"></big></dd>
  • <progress id="o4jr4"><big id="o4jr4"></big></progress>
    <legend id="o4jr4"></legend>

    書香江蘇在線

    搜索
    熱搜: 活動
    微信
    qq
    weixin
    書香江蘇在線 首頁 各地動態 揚州 江蘇揚州:讓古運河重生 老街深巷走出文旅融合示范生

    江蘇揚州:讓古運河重生 老街深巷走出文旅融合示范生

    2022-10-21 09:37| 發布者: shiyun| 查看: 1055| 評論: 0|原作者: 王鵬|來自: 學習強國

    摘要: 與大運河同誕的江蘇揚州,有很多特色標簽。她是水城、綠城、古城,也是商城、巷城、詩城。自唐代手工業區和生活區從蜀岡南遷,歷經明清直至現在,5.09平方公里的古城看慣了春風秋月,見證了世事變遷。世間最美的詩歌 ...
      與大運河同誕的江蘇揚州,有很多特色標簽。她是水城、綠城、古城,也是商城、巷城、詩城。自唐代手工業區和生活區從蜀岡南遷,歷經明清直至現在,5.09平方公里的古城看慣了春風秋月,見證了世事變遷。
      世間最美的詩歌莫過于人間煙火。在大運河文化帶建設中,揚州著力保護古城肌理,活態傳承運河文化,加快推進文旅融合,世界運河之都“文商旅、產城人”交融互促的氣象勁風撲面,律動著“古運河重生”的強勁時代脈搏。
      一條條老街,成為揚州活態傳承運河文化、文旅融合“年輕態”的縮影。近年來,每逢端午、中秋等傳統節日,東關街、皮市街、仁豐里等有著千年歷史的古街巷均舉辦形式各異、內容豐富的主題文化活動。不僅市民、游客趕集打卡,人民日報、新華社、中央電視臺等諸多國家級媒體也頻繁聚焦上述網紅之地,不吝點贊文旅融合的“示范生”。

      兩爿小書店,各自有乾坤
      北接文昌路、南連廣陵路的皮市街全長近700米,因皮貨匯集得名。百年前,這里是揚州城里的時尚街道。時光流轉,一批文化因子的集聚,令皮市街成為年輕人愛逛的文藝網紅街區。
      說起邊城,人們總會下意識地想起一代文學大家沈從文。他筆下的中篇小說《邊城》,因非凡的美學藝術,在中國近代文學史上占據了獨特地位。
      皮市街111號,“邊城書店”的招牌已經歷了8年風雨。


      這是一個面積僅百十平方米的店鋪。臨街店面經營,店后的小院是古籍書本的庫房和修復場所。雖然冠以書店的名稱,但店鋪里商品并非各類圖書。
      多年來,書店的創立者王軍堅持以古籍修復為基礎,古籍文化創意產品為特色,古籍主題文化策展、研學為核心的文化發展思路,舉辦了上百場各類互動性古籍文化活動,設計了多款古籍元素的文創產品,并獲得相關專利和著作權。2020年12月,邊城書店古籍修復成為揚州市廣陵區非遺項目。
      獨特的定位,讓邊城書店的名聲不止于揚州,在國內對古籍圖書情有獨鐘的“小眾”眼里,這是學習、交流相關知識的理想之所。一幫年輕人聚集在王軍身邊,他們交流古籍修復技藝,用傳承去創新,將傳統文化與社會新元素結合,使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了解、接受、喜愛古籍。


      邊城書店往南數十米,“浮生記”同樣是一家非主營圖書的書店。
      從2013年開店至今,店主杭樹志開發了100多款與揚州相關的文創產品。特別是大運河申遺成功后,他發掘瘦西湖、個園等大運河揚州段遺產點元素,制作成書簽、明信片、胸針等文創產品,除了游客愛買,還有不少揚州本地人慕名而來。
      在傳統書店日漸式微的今天,皮市街上的兩爿小書店,不僅站穩了生存的腳跟,還升華為“文青”熱衷打卡的心靈之宿。這是文化創意、求變思變帶來的收獲,更是多方合力催生的結果。

      “文化+”讓老街重現活力
      文化是揚州最為顯著的標識,也是揚州歷史上數度繁華的根植所依。在城市競爭日益激烈和大運河文化帶建設興起的當下,如何實現文化繁榮、文旅共興,進而“讓古運河重生”?
      揚州的選擇簡潔而明確:做足“文化+”,保護利用、活態傳承。
      多年來,揚州堅持在歷史街區保護、古城有機更新、現代服務功能挖掘、居民生活改善等方面進行新探索新實踐,讓城市不斷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。
      雙東歷史文化街區是揚州率先實施的古城改造與復興項目,其中,擁有1200多年歷史的東關街是揚州城發展演變的見證,也是運河文化與鹽商文化的發祥地和展示窗口。
      在搬遷部分原住民,修繕數十處歷史文化遺存后,雙東歷史文化街區引入生活休閑、旅游體驗要素,吃住行游購娛應有盡有。短短數年,東關街獲評“中國十大歷史名街”,成為聲名遠揚的文化旅游勝地。
      南河下歷史文化街區依托鹽商文化和會館遺址,定位美食休閑,百十家各類餐飲企業在此集聚,成為世界美食之都的展示窗口。
      仁豐里歷史文化街區全長700多米,是揚州唐代里坊制格局保存最完整的歷史街區。近年來,圍繞“小地塊、微更新、漸進式、重文旅、可持續”的思路,以2500萬元政府資金撬動6000萬元民間資本,累計吸引了53家非遺工作室為主體的文旅商戶在此聚集。
      皮市街則是在政府服務和引導的基礎上,由原住民和創業者在市場機制作用下自發形成的文化街區。本著既能改善老城區交通,又能彰顯古城老街特色的原則,廣陵區投資1.2億元拓寬道路、配套公共設施,并對皮市街沿線古城老街風貌進行系統修繕和保護。如今,包括非遺工坊和文創商戶在內的60余家商戶,營造出濃郁的煙火氣。
      今年端午節前后,仁豐里舉行了民俗文化節,皮市街舉辦了咖啡文化市集。短短10天時間,央視14次報道了這兩條街區,點贊揚州古城文旅融合的創新之舉,促進了經濟生產,拉動了市場復蘇。

      報道手記
      活態傳承方顯魅力
      漫步揚州城,古風今韻交相輝映,詩情畫意油然而生。
      一座城市能留下上述印記,既是歷史沿承的基因使然,更重要的是城市的建設思路。
      運河是兩岸人民的致富河、幸福河。揚州充沛的文化和旅游資源,離不開運河的哺育和饋贈。在致力“讓古運河重生”進程中,揚州始終以文化創意為引領,以活態傳承為核心,實施“以文塑旅、以旅彰文,推動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”方略。
      利用數字技術還原運河兩岸歷史風貌、生活場景,一年吸引118萬人次參觀的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;瘦西湖“二分明月憶揚州”大型沉浸式夜游;北護城河文旅集聚區建設;36萬多人次投票、5萬多名網友獻計獻策的揚州“運河十二景”評選……
      一個個文旅融合的成功范例,凸顯“文化復興標桿、特色產業標桿、百姓宜居標桿”三大目標,活色生香的繁盛場景,在活態傳承中散發著迷人魅力。

    鮮花

    握手

    雷人

    路過

    雞蛋
    版權所有:江蘇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指導單位:江蘇省新聞出版局 江蘇省全民閱讀辦 主管單位:江蘇鳳凰出版傳媒集團 主辦單位:江蘇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 協辦單位:江蘇省全民閱讀促進會
    備案號:蘇ICP備10080896號-8  地址:南京市洪武北路55號置地廣場 郵編:210005 電話:025-84783597 傳真:025-84783531 技術支持:江蘇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   隱私政策
    返回頂部
    老妇妓女激情视频

  • <dd id="o4jr4"><big id="o4jr4"></big></dd>
  • <progress id="o4jr4"><big id="o4jr4"></big></progress>
    <legend id="o4jr4"></legend>